国家发改委:新型储能装机突破80GW!电力现货市场盈利空间将迎爆发式增长
来源: | 作者:鹏辉力赫 | 发布时间: 2025-06-27 | 17 次浏览 | 分享到:
导语:
高温酷暑,空调“续命”全靠电!当华北等地气温频频突破40℃,今年夏天电力保供压力有多大?与此同时,我国风电、光伏装机量已历史性超越煤电,成为主力电源!如何让这些“看天吃饭”的绿电稳定输出、高效利用?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会透露了关键信息,特别是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超8000万千瓦(80GW)成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的“超级充电宝”。这背后,是一套怎样的组合拳?


绿电“挑大梁” 消纳成关键

        国家发改委在6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里程碑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风电装机达到5.7亿千瓦,光伏装机更是高达10.8亿千瓦!两者合计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5.7%,首次超过了传统“老大哥”煤电。 这意味着,风光等新能源正式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军。

        然而,风光发电靠天吃饭,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装机量上来了,如何高效、稳定地把这些绿电“吃干榨净”(消纳),避免浪费,成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挑战。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国家层面打出的“组合拳”,核心在于抓好三个关键统筹

          图片

          远送与近用,“沙戈荒”绿电通四方

          • 大基地外送: 我国充分发挥广袤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沙戈荒”)的风光资源优势,正在加快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核心策略是将西北等资源富集区的风电、光伏发电,通过强大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西电东送”到用电负荷大的中东部地区。目前全国已投运43条特高压输电通道,今年还将有宁夏至湖南等新通道建成,电力“高速路”越织越密。

          • 就地消纳新招: 远送之外,国家更鼓励绿电“就地取材、就近消化”。近期,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文《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部分新能源项目不经过公共电网“中转”,直接对接特定的大用户供电减少了电网输送压力,提高了本地新能源消纳效率,更重要的是为高耗能企业(如数据中心、电解铝)、出口型企业(需要绿电满足国际供应链要求)以及新能源发电企业本身,打开了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商机。

          电网强筋骨,储能当“稳压器”

          要让高比例新能源稳定运行,强大的电网和灵活的调节能力缺一不可。

          • 电网“硬实力”: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网系统,特高压输电技术全球领先。这为大规模绿电跨区域调度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 调节“关键手”——新型储能: 最引人瞩目的进展是,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突破8000万千瓦(80GW)! 这个“超级充电宝”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风光发电多而用电少时,它能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当风光出力不足或用电高峰时,它能快速释放电能,有效平抑波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随着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储能在电力现货市场中的价值将愈发凸显,盈利模式也更加清晰广阔(如峰谷价差套利、辅助服务等)。

          图片


          需求侧挖潜,供给端优化

          • 需求侧更灵活: 我国拥有丰富的可调节用电负荷资源。国家正大力健全“需求响应”机制,鼓励各类用户(特别是工业用户)在电网需要时,主动调整用电行为(如错峰生产)。“虚拟电厂” 技术将分散的、可调节的用电负荷聚合起来,像一个大型电厂一样参与电网调峰,成为消纳新能源的有力帮手。

          • 供给端巧引导: 充电桩不仅是服务电动汽车的设施,也能成为调节电网的“棋子”。目前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已超1400万台。 通过引导电动汽车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期多充电(“有序充电”),可以有效利用富余绿电,提高消纳能力。同时,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让价格信号更灵敏,促进电力资源更优化配置。

          消纳率超90% 未来高质量发展

            • 在多方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消纳水平稳步提升。据统计,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李超副主任强调,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把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作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中之重,持续发力:

              1. 抓落地: 深入落实发电、输电、调节(尤其是储能)等各个环节的支持政策。

              2. 促协同: 继续推动源(新能源)、网(电网)、荷(负荷)、储(储能)的协同发展。

              3. 强支撑: 为新型储能等关键技术在电力市场中发挥更大价值创造良好环境。

            图片

            结语:

            80GW新型储能装机,90%以上的新能源消纳率,不仅是一个个亮眼的数字,更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出的坚实步伐。从广袤的“沙戈荒”基地到密布的特高压电网,从快速增长的储能电站到灵活响应的“虚拟电厂”,一套保障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中国方案”正在加速形成。这为迎峰度夏的电力保供增添了“绿色底气”,也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关键基础。未来,随着政策持续加码和技术不断突破,绿电消纳之路将越走越稳,新型储能的舞台也将更加广阔。


            (文章来源:网络)
            ·鹏辉力赫·

            鹏辉力赫定位于广州鹏辉能源(股票代码:300438)北方总部。

            鹏辉能源是一家20余年致力于电池技术创新的高新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

            鹏辉力赫主营业务:工商业储能、电网侧独立储能、光伏风电、智慧光储充电站、碳资产变现、源网荷储一体化,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能碳综合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