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常州、盐城大丰区相继推出零碳园区建设补贴政策,标志着零碳园区从概念走向落地。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园区绿色转型迎来政策红利期。
光伏靠太阳、风电靠风吹,这种不稳定性让电网承受巨大压力。近年来国内外多次大停电背后,新能源波动都是重要诱因。
当发电超过需求时,没有储能的电网只能弃光弃风。多个新能源大省利用率达不到90%标准,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企业白天用电少时光伏大发,晚上加班生产时却无电可用。分时电价调整更让分布式光伏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火电调峰又慢又贵,无法匹配新能源的波动特性,电网接纳能力遇到天花板。
通过峰谷价差套利,储能系统成了园区“电力理财师”。深圳某园区实际案例显示,每年节省电费超过15万元,10年可省250万元!
储能可以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获取额外收益。虚拟电厂模式更让闲置储能变成“生财工具”,收益空间大幅提升。
配备储能的园区,能源供应稳定可靠,对高端制造业吸引力大增。同时帮助出口企业满足国际碳足迹要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储能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选项,成为园区绿色转型的核心环节。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是否配备储能不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园区未来发展的必答题。